耿星语抬起头,雨水沾湿了她长长的睫毛,凝结成细小的水珠,让她看起来眼眶有些湿润,眸光却亮得惊人。
她没有说“谢谢”,也没有任何推辞的客套话,只是当着黎予的面,缓缓地、极其郑重地将那枚素银戒指,套在了自己左手中指的指根上。
尺寸,分毫不差,刚刚好。
她抬起手,仔细端详着手指上那圈简约的银色,然后又看向黎予,嘴角无法抑制地扬起一个无比清晰、无比温柔的弧度,驱散了周遭所有的阴霾与湿冷。
“很好看。”她轻声说,声音被淅沥的雨声衬得格外轻柔,却像带着重量,一字一字,重重地落在了黎予的心上,“里面还刻了你的名字。”
“对,”黎予连忙点头,像小朋友炫耀自己的杰作,“还有个数字呢。”
“3.14?”耿星语的目光再次落到戒指上,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,“什么意思啊?”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。
黎予嘿嘿一笑,故意卖了个关子,把那份笨拙又真挚的爱意藏在简单的数字背后:“叫你好好复习数学的意思。”笑容里带着点小小的得意和狡黠。
“那你的呢?”耿星语顺着她的话问,目光落在她随身的小包上。
黎予立刻从包里拿出另一个同样质地的软布包,打开,露出里面另一枚素圈:“喏,在这里。”
耿星语接过戒指,借着微弱的天光,仔细凝望内圈。除了自己的名字缩写“GXY”,下面果然还刻着那串她亲自“钦点”的数字——“0180”。
她看着这串数字,联想到之前两人在手机上的对话,再想到这枚戒指此刻真正出现在眼前的含义,不经意间,“噗嗤”一声轻笑了出来,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真切的笑意。
“你笑什么?”黎予被她笑得有些莫名,又有点不好意思。
“我说你那天突然问我喜欢的数字要干嘛,”耿星语晃了晃手中属于自己的那枚戒指,声音里带着愉悦的揶揄,“原来是这个用途。”
“对了,”黎予抓住机会,赶紧追问,眼神里充满了好奇,“这个‘0180’,到底是什么意思啊?我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。”
耿星语闻言,抬起眼,目光盈盈地望向她,唇角弯起一个带着几分宠溺和戏谑的弧度,轻声吐出几个字:“好笨的狗狗。”
“什么?”黎予没听清,或者说,没反应过来。
耿星语耐心地,用一种清晰而温柔的声音,为她揭晓谜底:
“0°经线和180°经线,虽然不是同一条线,但是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经线圈。经线圈有无数条,可只有0°和180°,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。对于世界而言,是特别的存在。对于双方而言,是朋友,是恋人,也是相互促进的竞争关系。”
黎予听得微微怔住,下意识地追问:“你觉得我们是竞争对手吗?”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确定。
“哈哈哈哈哈,”耿星语被她这直接的反应逗得笑出了声,摇了摇头,笑容柔和而坚定,“你误会我的意思了。我是想说,即使我们暂时不在同一个地方,分隔两地,我也希望我们可以像它们一样,遥相呼应,一起进步,相互勉励,一起成为更好的人。”
原来,“0180”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她对于她们关系最理性也最浪漫的期许——她们是彼此独立的半球,却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。
耿星语举起那枚戒指细声说道,“好了,握手”
黎予伸出自己的左手,仿佛真的要和面前那人握手。
耿星语动作轻柔地把那枚戒指套进黎予左手的中指。尺寸同样完美契合。银色的圆环圈住指根,像一个无声却坚定的誓言。
两人撑着同一把伞,在蒙蒙细雨中抬起手,两枚素银戒指在灰暗的天色下闪烁着相似而温润的光芒。它们内侧镌刻的,是彼此的名字,和一份独属于她们的、关于等待与成长的密码。
“好了,我要去赶高铁了。”
黎予的声音很轻,几乎要融化在淅沥的雨声里。她努力让自己的语调听起来平常,甚至试图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,但微微颤抖的嘴角和眼底那几乎要满溢出来的不舍,却出卖了她此刻翻江倒海的心情。
她站在原地,脚下像生了根,明明是该转身离开的时刻,目光却依旧贪婪地流连在耿星语的脸上,仿佛要将每一寸轮廓都刻进记忆深处。
耿星语凝视着她,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清冷的眼眸,此刻仿佛盛满了整个雨季的潮湿与温柔。她看着黎予强装镇定的模样,看着她微微发红的眼圈,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住,又酸又软。
她深吸了一口带着雨水和泥土气息的空气,仿佛鼓起了某种巨大的勇气,用一种清晰而笃定的,甚至带着一丝破釜沉舟般郑重的语气,轻声说道:
“路上…小心,” 她顿了顿,那短暂的停顿里仿佛凝聚了千言万语,然后,三个字清晰地、温柔地,却又带着无比的力量,穿透雨幕,“我爱你。”
她重重地点头,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,只能发出一个带着浓重鼻音的、近乎哽咽的单音:
“好。” 她用力抿了抿唇,试图稳住自己的声音,目光紧紧锁住耿星语,仿佛要将这份爱意也一同烙刻回去,“下次见。”
说完这三个字,她把伞放到耿星语手中,终于猛地转过身,几乎是逃也似的,一头扎进了迷蒙的雨帘之中。她不敢回头,怕一回头,就再也迈不动离开的脚步。
冰凉的雨丝瞬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外套,但左手无名指上那枚戒指贴着的皮肤,却感觉异常滚烫,仿佛耿星语那句“我爱你”带着温度,直接烙印在了那里。
耿星语站在原地,撑着那把已经失去了一半重量的伞,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个在雨中越来越模糊的、奔跑的背影。雨水顺着伞沿滑落,在她脚边溅开细小的水花。
雨,还在下。
但有些东西,已经在这场雨里,生根发芽,再也无法被冲刷带走。
列车启动,昆城在雨幕中渐渐后退。黎予低头,反复摩挲着无名指上的银圈,感受着那圈微凉的金属逐渐被体温焐热。
第90章 缪斯
距离,像一块被无限拉长的透明琥珀,将时间凝固成缓慢流淌的黏稠体。
黎予回到了沪城喧嚣的大学校园,耿星语则留在了昆城那间熟悉的教室。她们的生活轨迹,被地图上蜿蜒的铁路线清晰地划分开来。
异地恋的日子,是由无数细碎却闪光的片段拼接而成的。
清晨,往往由昆城先点亮。黎予的闹钟总在响起前就失了效——她习惯于先摸出枕边的手机。
屏幕上,一条来自昆城的消息通常已安静等待了十几分钟,耿星语总是起得更早。消息内容简洁,有时是『早,昆城有雾』,配一张窗外朦胧的景象,有时是『绿萝抽新芽了』,照片里那盆植物生机盎然,旁边或许随意搁着那枚素圈戒指。
『早!沪城下雨了,带伞了没?』黎予飞快打字,嘴角不自觉扬起,仿佛能透过屏幕触碰到对方城市的呼吸。她习惯性地汇报天气,像一种无形的陪伴。
白昼在各自的轨道上全速运行。黎予的消息密集如初夏急雨,带着她特有的活力和毫无保留的分享欲:
『看!食堂今天有糖醋排骨,感觉没有我做的好吃哈哈哈』附上一张色泽诱人但显然火候过了头的照片
『【图片】学校里面的小狗』
甚至还有『这个老师的讲课语调,感觉好困呐』后面跟着一个晕头转向的表情包。
这些文字和图片,像一串串被吹向远方的肥皂泡,试图跨越两千公里的物理距离,去点缀耿星语那片相对沉静专注的天空。
耿星语的回复往往凝练,像她画纸上精准的线条:『嗯。』、『多吃点。』、或者对着黎予发来的照片,用软件冷静地标记出几个红圈,再拍过去。
她们隔着屏幕,一个叽叽喳喳,一个安静倾听,偶尔给出切中要害的评价或建议,构成一种独特的、平衡的交流韵律。
夜晚,是思念最无所顾忌、也最需要安抚的时刻。
视频通话成了雷打不动的仪式。黎予通常会跑到宿舍楼下那个信号最好的小亭子里,戴着耳机,蜷在木制长椅上。
屏幕那端的耿星语,则总是坐在书桌前,台灯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她。
“今天累不累?”黎予总是用这句话开场,声音里带着一天奔波后的细微沙哑,和见到恋人后的本能放松。
“还好。”耿星语擦擦额角可能并不存在的汗,镜头会很自然地偏转一下,给她看桌上摊开的、写满密密麻麻公式的习题集,或者一张刚完成的、墨迹未干的速写。“今天状态还行,多解了几道题。”
“哇!有进步诶!”黎予从不吝啬她的夸奖,眼睛在昏暗的亭子灯光下亮得像蓄满了星星。她的肯定直接而热烈,总能精准地抚平对方眉间可能潜藏的一丝疲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