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303节

作者:太极手字数:2609更新时间:2025-10-20 11:23:12
  《飓风营救》荣获3项提名,最终斩获最佳外语片大奖。
  在奥斯卡这个排外色彩浓厚的舞台上,这样的成绩堪称奇迹。
  要知道,它与好莱坞制作及发行的《无间行者》不同,
  这是一部纯粹的华语片。
  李伊馨和阿曼达为这部电影投入了400万美元的资金(包括赞助),并且在宣传上也不遗余力,
  现在看来,这些投入确实物有所值。
  从商业角度来看,《飓风营救》赢得最佳外语片奖项,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。
  这一荣誉不仅能够提升录像带版权收入,还能带动电影在联众平台上的播放量,从而增加广告收益。
  据数据统计,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吸引了全球1.4亿观众观看直播,创下了新的记录。
  杜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消息,很快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热议话题,
  这进一步提升他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,巩固了国际明星的地位。
  在此之前,杜笙是以绯闻、功夫、财富等身份闻名。
  虽然他在演艺事业上也有成就,但仍不及好莱坞一线明星。
  而这次再夺奥斯卡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,杜笙的确是位才华横溢的演员。
  尽管奥斯卡存在各种争议,但它仍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之一。
  尤其是在当下年代,它的声誉依然良好,不像几年后那样受到质疑。
  因此,杜笙这次获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。
  而且,杜笙的成功也使得奥斯卡主办方受益匪浅。
  将最佳外语片授予《飓风营救》,可借助杜笙的国际知名度,为奥斯卡带来巨大的关注。
  毕竟他是一名亚洲华人演员,话题舆论相当炸裂。
  这也有助于实现奥斯卡“多元化”、“国际化”的目标。
  最直接的效果,就体现在收视率上。
  以往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全球观看人数,最高约为8000万。
  而今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.4亿。
  其中亚洲地区贡献了大量新增观众。
  在华夏、霓虹、泡菜国及整个东亚地区,本届奥斯卡的观看人数均创下新高。
  即使在灯塔国本土,也有4200万人观看了颁奖典礼,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收视纪录。
  数据显示,杜笙发表获奖感言时曾创下收视高峰之一,充分体现了他的超高人气。
  各国媒体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,纷纷将报道重点放在杜笙身上。
  颁奖晚会结束后,一些博眼球的媒体,更是围绕着杜笙展开。
  yy门户网:
  “刷新历史,恭喜杜笙再获小金人!”
  都市娱乐报:
  “杜笙亮剑奥斯卡,荣膺最佳外语片!”
  霓虹富士电视台:
  “亚洲天王,再次征服狂傲的奥斯卡!”
  灯塔国cba电视台:
  “奥斯卡奇迹,功夫之王续写传奇!”
  英伦国bbc新闻:
  “奥斯卡为杜破例,年度最佳外语片诞生!”
  泡菜国kbs电视台:
  “杜笙两夺奥斯卡,家族溯源竟是泡菜国血统。”
  为了吸引目光,媒体标题一个比一个狠。
  什么“杀翻好莱坞”“亚洲巨星驾到”“改写影史”“奇迹之王再登神坛”……
  它们恨不得把“封神”俩字,直接刻在屏幕上。
  为何如此夸张?
  原因就俩字,流量。
  第一,杜笙现在的粉丝基数太大了,遍布全球。
  粉丝就爱看这种“我家哥哥天下第一”的调调,看着爽,转发更爽,平台数据蹭蹭涨。
  第二,这种词自带火药味儿,容易挑起争议。
  有人吹,就有人骂,一来一回,讨论度直接拉满,热搜稳稳拿捏。
  流量密码,拿捏得死死的。
  于是乎,杜笙拿下最佳外语片,各大媒体集体开启“无脑吹”模式。
  场面搞得比国王加冕还隆重。
  粉丝们更是炸了锅,比过年还激动,朋友圈、微博、ins、推特全被刷屏。
  不少铁粉干脆组织起来,搞起了全球性“庆功大联欢”。
  比如伦敦莱斯特广场,一位女粉丝豪掷重金,直接包下三天的巨幕广告,24小时滚动播放“恭喜杜笙!亚洲之光!”。
  不是那种一闪而过的广告位,是实打实的c位霸屏!
  澳洲、霓虹、泡菜国、东南亚……
  各地粉丝也纷纷跟进,有的办观影会,有的做应援海报。
  甚至还有人把杜笙的照片印在了当地地铁站的灯箱上。
  这些自发庆祝的场面又被媒体拍下来,二次传播,热度直接翻倍。
  一时间,杜笙的名字霸榜全球热搜,粉丝圈里那叫一个“锣鼓喧天,红旗招展”。
  在国内,因为颁奖那会儿正好是白天,媒体反应飞快。
  各大倌媒、娱乐号齐齐上阵,清一色夸上天,用词跟国外媒体比起来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  “华夏骄傲”“影坛破壁者”“国际巨星”……
  满屏都是溢美之词。
  在这种氛围下,粉丝们更是嗨到飞起,网上发言一个比一个猛:
  “程龙之后,杜笙接棒!”
  “奥斯卡终于认清傲慢是原罪!”
  “他呼吸都是艺术,走路都是史诗!”
  可就在这片“万民同庆”的声浪中,新蒗网突然甩出一篇报道,标题直接扎心:
  “400万美元买个小金人?
  《飓风营救》这波公关到底值不值?”
  文章详细扒了《飓风营救》为冲奥砸下的400万美金公关费,
  虽然没指责“奖是买的”,但语气暗示拉满,明眼人都懂。
  紧接着,捜狐新闻跟进:
  “华夏影史最离谱公关案,《飓风营救》真实支出或超4000万!”
  网抑娱乐也不甘示弱:
  “不愧是新晋亚洲巨富,砸钱也要拿下奥斯卡外语片!”
  这几家平台,不约而同把焦点对准“烧钱”二字,
  硬生生把一场艺术荣誉,炒成了“金钱交易”的舆论战。
  为何他们这么干?
  表面看是蹭热度、博流量。
  争议越大,点击越高。
  但背后还有层更深的原因。
  杜笙现在大部分独家新闻,都被yy门户网垄断了。
  而yy门户网的幕后boss,正是杜笙本人。
  新蒗、捜狐、网抑娱乐这些门户网站,跟yy门户是直接的竞争对手。
  前世刘怡霏为何在新蒗微博被黑得体无完肤?
  不就是因为选了捜狐微博做代言,踩了商业红线。
  如今杜笙自带流量又断了他们的资源,这几家能给他好脸色?
  能不往死里黑就算客气了。
  这报道,已经是顾及到倌方对“民族骄傲”的正面宣传基调,算是克制了。
  其实吧,冲奥电影搞公关,本来就是好莱坞公开的秘密。
  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做评委路演、办专场放映、送“冲奥礼包”,早就不是新闻。
  《飓风营救》这400万,业内看都不算离谱。
  可一旦牵扯到利益相关,事儿就变了味儿。
  这几家媒体一煽风,评论区立马炸锅:
  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