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嬷嬷这一提,太子妃真感觉饿了。
“依嬷嬷的。”太子妃当然不拒绝。
这会儿是吃饱了,如此,才有心思仔细的瞧了自家的宝贝疙瘩。
垫一垫肚子,尔后,太子妃是亲眼瞧一瞧自家的儿子。
小小的孩子,因为足月生。
“这孩子多重?”太子妃问道。
“六斤六两。”赵嬷嬷回道。
“那,父皇那儿可赐名了?”太子妃问道。
“传过话,皇后娘娘亲自来,说是陛下赐了小名叫六斤。至于大名,陛下还待钦天监合了八字吉兆。”
赵嬷嬷忙回道。
“父皇真心疼这一个孙儿,大名小名,俱由父皇赐下。”
太子妃笑道。
“当然了,这可是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头一个嫡长孙。自然是不同的。”赵嬷杂说笑道。
听着赵嬷嬷的话,太子妃点头。
嫡长孙,在普通人家,那意义也不同。何况在皇家。
太子妃也懂,将来啊,她怀中的这一个孩子便是东宫的继承人。
也是皇家第三代的继承人。
这在父皇眼中,在母后心底,这一个孙儿大不同。
“六斤,我们的六斤真俊。”太子妃笑道。
“可不,皇后娘娘还说,小皇孙跟太子殿下当年可是一模一样。”赵嬷嬷笑着回道。
“他们亲父子,可不一个模样。”太子妃笑着回道。
“他们父子都是俊美之人。”太子妃想着枕边人,在太子妃心中,太子自然是俊美无双,本事也是能耐大的很。
太子妃就盼着儿子像爹。
“……”赵嬷嬷笑笑。
刚出生的婴儿,皱巴巴的,要说多俊?赵嬷嬷当然不能讲。
实际上嘛,只要等一些日子,等小婴儿长开了,那当然又不一样。
那会儿长开了的小婴儿可是讨人喜爱的紧。
毕竟安心、安宁二位郡主当初,那可就如此。
赵嬷嬷如今心安,那是太子妃有依靠了。皇家的郡主当然尊贵。
可再尊贵,也比不得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孙。
赵嬷嬷是太子妃的教养嬷嬷,陪嫁嬷嬷。
对于赵嬷嬷而言,她是盼着太子妃的地位稳固。
前面生了两位郡主,赵嬷嬷暗中真替太子妃担忧了无数次。
好在太子顶得住,那是一直宠了太子妃。
如此,东宫里,太子妃的位置稳着。可这等安稳,若是一直没了继承人。
这一份安稳还有多久?
赵嬷嬷无数个夜晚,那是难安。这全是替太子妃担忧。
到小皇孙降生后,赵嬷嬷都能睡一个安稳觉。
对于赵嬷嬷而言,这太子妃有了亲儿子,东宫啊,那便是有了真正的宝。
这宝,便是东宫的储君有了继承人。
这不,赵嬷嬷此言,可不空虚。先是天子厚赏,再是皇后厚赏。
这赏的不止是太子妃,同样是赏了小皇孙。
同时,朝廷诰命夫人们,那也是识趣的很。
在小皇孙洗三时,奉于东宫的贺礼。赵嬷嬷接了礼单子,那都是接的手软。
洗三,对于新生儿很重要。
特别是东宫的嫡皇长孙,这一场洗三,那更是大大的操办。
那一日,东宫的热闹,赵嬷嬷亲眼见证。她啊,还是专门说给了太子妃听一听。
“今个儿的热闹,真好。”太子妃笑得开心。
“我还得写了家书,好好的跟太子说一说。这可是他儿子的洗三礼。”
太子妃的眼中有光。那跟往日不同的。
有儿子的太子妃,那跟没有儿子的太子妃,那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。
“奴婢给太子妃磨墨。”赵嬷嬷笑道。
可不,太子妃一说写家书。赵嬷嬷亲自侍候的笔墨。
厚厚的家书,一言一语,尽是东宫里的开心事。
报喜嘛,从来如此。
太子妃这儿太盼着太子早些归来。小孩儿一天一个样。
太子妃真想让枕边人早些见到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嫡长子。
“南边,一定还暖和吧。跟北边,总归不一样。只盼着夫君早早归来。”太子妃呢喃一回。
番外二晋王妃
晋王是皇帝皇后的小儿子,都说皇帝爱长子,百姓疼幺儿。
皇帝爱长子,爱的是继承储君位的嫡长子。
因为主幼国疑,因为传承有序。
这等规矩那是血的教训,无数的青史之上写明的旧例。
国赖长君,同时,也是乱了嫡长制,那么,皇家为了龙椅那一个位置,太容易闹出血淋淋的大乱子。
谁让皇权太诱人呢。
晋王妃嫁给晋王,便是长乐七年春的事情。
晋王妃嫁进皇家后,得了婆母万皇后的疼爱。
可疼爱归疼爱。
这刚成婚后,晋王便是开府,晋王、晋王妃便是从皇宫搬出来,搬进了晋王府过日子。
在皇宫时,晋王、晋王妃是相亲相爱。
可等着出了皇宫,搬至晋王府后。晋王妃发现日子不同。
许是少了头上的皇帝爹、皇后娘的压制。晋王一下子本心曝光。
“王妃娘娘,前院那边有消息了。王爷传了侧妃去陪侍。”
陪嫁嬷嬷来禀了话道。
“知了。”晋王妃淡淡的讲话道。
对于晋王为人如何?晋王妃觉得她太清楚。
晋王就是一个爱美人的。
这不,后宅里,有四位怀孕的庶妃。如今的晋王又宠侧妃。
至于晋王妃,当然也是一个美人。可能晋王不新鲜了。
如今待晋王妃就是淡淡的。
想
到这儿时,晋王妃伸手,她抚了自己的小腹。
晋王妃也想有一个孩子。可惜,晋王已经不爱来正院。
晋王妃嫁进皇家,在皇宫得了婆母万皇后疼爱的那些日子。
那时候没怀上,如今吗?
晋王妃心抽抽。
这王爷都不爱来她的正院,她能怎么办,她一个人也怀不上。
至于侧妃?
如今正得宠的侧妃,晋王妃也是恨的牙痒痒。
太得宠的侧妃,还是得宠到前院去了。瞧着晋王不要脸的做法。
晋王妃能怎么办?
这可是皇帝唯二的子嗣。得皇帝皇后的宠爱。
晋王又不争什么。除了吃吃喝喝,再与美人嬉戏。
这等胸无大志的晋王,除了让太子放心。可能,也便是让太子做一做牌坊,当成兄友弟恭的典范。
毕竟皇家的禄米,还是养得起一个晋王这样的富贵闲人。
“王妃娘娘,要不,您跟晋王低一低头?”陪嫁嬷嬷劝了话。
作为晋王妃的心腹,陪嫁嬷嬷真心想劝了晋王妃。
这一辈子的日子还长着,何必跟晋王生气。
“哼。”晋王妃冷哼一声。
“凭什么低头?”晋王妃不想低头。
“王妃娘娘,夫妻之间,哪有隔夜仇。”嬷嬷只想劝话。
可陪嫁嬷嬷不是晋王妃的奶嬷嬷。
至于晋王妃的奶嬷嬷,如今不见了踪影。
去哪儿?
陪嫁嬷嬷不傻,一点不关心。或者说也不敢关心。
关于晋王、晋王妃如何有心结?
陪嫁嬷嬷也打听到一二。只不敢细细的打听。
毕竟怕犯了上面的忌讳。
只是做为晋王妃的陪嫁,真是让晋王妃跟晋王离心?
嬷嬷真不想。
因为晋王妃失势,于他们这些陪嫁而言,这是天塌了一样的坏消息。
要在晋王府过一辈子,晋王妃得宠与不得宠,这可不止关系着晋王妃往后的荣辱,也关系了她的身边人。
陪嫁嬷嬷当然太懂了。当初在皇宫时,晋王和晋王妃的恩爱。
那时候,侍候晋王妃的身边人,谁又瞧不出来?
可时移世易,一切不同了。
一出宫,晋王开府。晋王与晋王妃那便是跟陌生人一样。
“嬷嬷,不必再劝。”晋王妃摆摆手。
“我出身世家,王爷哪怕不喜又如何?还能废了我这王妃不成。”晋王妃也要脸。
或者说晋王妃是太要脸。
当初,夫妻二人的争吵,犹在耳边。
晋王妃不想低头。她这一辈子,脖子太硬。
陪嫁嬷嬷瞧着王妃这般模样。只能在心头一声叹息。
如今的王妃当然硬气,王妃还年轻呐。
可将来呢?
要知道晋王府的后宅里,可有四位怀孕的庶妃。
庶妃身边,还有王爷赐的嬷嬷照顾。一旦庶妃生下子嗣。
想一想,嬷嬷又想叹息。
不提不怎么得宠的庶妃。那侧妃呢,那瞧着是王爷的心头宝。
至少在陪嫁嬷嬷的眼中如此。
侧妃得宠,这一旦生下孩子?到时候王妃怎么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