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203章

作者:华卿晴字数:2975更新时间:2025-09-13 13:24:25
  赵济世揽着妻子入怀,此时,他在述说着他大志向。
  “若灭此僚,征服晋朝,凭灭国之功。自可行禅让之事。那皇位,李家坐的,赵家如何坐不得。”
  赵济世的野望被养了出来。
  或者说,这些年里,赵济世一直在想法子让唐王府的风光依旧。
  宋国舅的前车之鉴搁那儿,读青史多了,赵济世不傻。
  权臣,没登顶的权臣,从来没有好下场。
  不止自己没好收场,家族更可能灭的根儿都不剩。
  赵济世不甘心,走到今天,他不容易。跟他一起争富贵的兄弟们也不容易。
  赵济世就想荣华富贵的好愿景,那是长长久久。
  “济世哥哥,早前我就讲过,我随行。你想干什么,我一定支持。若是你杀人,我便替递刀子。”
  万珍珠这会儿一开口,那也是坦坦荡荡。
  不为旁的,只因为她不傻。
  唐王府如今的荣耀,在燕京都,那风头都盖过了皇家。
  没得退,干脆就不退了。
  枕边人是这般心思,万珍珠当然是一样的心思。
  “好,好。”赵济世连道好,他心头踏实。
  唐王府的府务,有了这般心意相通的枕边人。
  赵济世在外头,那自然各有心思力争上游。
  正统六年,秋。
  正统帝在重病不起,实在无能为力时,勉励同意了退位让贤一事。
  常王,先帝的小儿子被唐王这一位摄政王扶上了皇位。
  这一年,改年号为永顺。
  永顺帝还是小少年,关于皇权嘛,这一位小天子不可能拿捏在手。
  于是这等要紧的负担,自然是唐王替天子分忧了。
  要说,这桩退位让贤的事情里,谁最失落。
  自然是没有最失落,只有更失落。
  正统帝这一位太上皇,那是病歪歪。一直没养好了病体。
  至于太上皇后袁皇后,那也是一位可怜人。
  倒是永顺帝,这一位新上位的小天子。性子绵软。
  那是的软身段。
  朝堂上,万事不管。便是上朝了,也是做了泥塑的菩萨。
  万事,全由摄政王全权做主。
  在这等情况下,唐王府的威势自然是越来越盛。
  哪怕唐王府想低调,那也不可能。从来没权臣能低调下来的。
  摆台面上办事,那就没可能做了软弱主儿。
  永顺元年,这一年,唐王赵济世大征西边,又是一场大胜。
  来年,永顺二年,唐王再度西征。
  当然,唐王西征,从来是调了心腹的禁军。
  这是唐王做了摄政王后,齐大赵国库而养起来的一支禁军。
  可谓是大赵朝唯一的一支以征战为目的的军队。
  这一支禁军,明为赵朝的大军。实为唐王私军。
  用国库养私军,只要名目够了,唐王那肯定是可劲儿的花。
  花朝堂的钱,办自家的事。
  这也是唐王府的根基。毕竟养兵嘛,从来是吞金兽一样。
  特别是只干杀人活的兵。
  只管出征,旁的,全由唐王负责。
  这样一支私军,养多了,莫说唐王府养不起。
  哪怕让国库养着,一样养不起。
  这不,不止国库养着,唐王府还在贴补着。
  哪怕如此,想让这样一支私军有战力。不止得花钱,花大钱。
  同时,军纪严明,那就必需。
  花在这一支禁军上的功夫,可谓是用尽了唐王府的一切手段。
  不止给钱。
  更要结了恩义。
  有时候,真心换真心。对于唐王府而言,不止待禁军仁厚。
  便是待了禁军的家属,那也得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  总而言之,也是有这一支私军在。
  禁军,在有心人的嘴里,那从来就叫唐家军。
  唐王府的兵,吃了唐王府的饭嘛。
  永顺四年,燕京都,唐王府。
  万珍珠领着未来的长媳挛堤明珠正在料理府务。
  对于未来的长媳,万珍珠很满意。
  这些年,这孩子帮衬她不老少。让万珍珠是轻省不少事。
  特别是挛堤明珠对于亲儿子安康的上心,对待弟弟安福的用心。
  这样的嫡长媳,又得了儿子安康的心意。万珍珠一万个满意。
  “王妃,大喜。”
  万嬷嬷来报信。
  这会儿的万珍珠笑道:“嬷嬷,莫急,你先喘口气。气顺了,你带细说便是。”
  瞧着万嬷嬷失了往日的从容,这会儿急匆匆而来报信。
  万珍珠安慰一二。
  万嬷嬷顺了气息,尔后,笑着禀话道:“恭喜王妃,下面人来报信。西边大捷。大晋被咱家王爷给灭了。”
  “听说,这要献俘于庙前。”
  万嬷嬷可不止说一说传闻。
  这会儿的万嬷嬷还递了一封家书,这也是自家的骑从快马连鞭回了燕京都的报喜信。
  “……”万珍珠这会儿脸上全是笑容。
  接过万嬷嬷递上来的家书。万珍珠看了封口,尔后,拆开。
  待看过后,万珍珠心中一点点的忐忑,也是消失。
  “大喜,如嬷嬷所言,确实是唐王府的大喜事。”
  万珍珠笑得开心。
  “府上同喜,俱是加赏。”万珍珠一开口,给所有人加赏三月的月钱。
  这会儿自然是人人欢喜。毕竟加了赏,谁又会嫌弃了白得赏钱。
  这会儿的万珍珠留了未来的嫡长媳说一说话。
  挛堤明珠也是恭喜了未来的婆母。对于挛堤明珠而言,她也是欢喜的。
  “明珠,我与你伯父是一样的心思。安康年岁不小了。”
  万珍珠嘴里这般说。
  其时在心里,万珍珠知晓。儿子年十四岁,搁未来的世道,这年岁还年少。
  可搁这一个世道,这年岁当爹都成。
  毕竟这是事实。特别是挛堤明珠的年岁,那比赵绥大几岁呢。
  如今的挛堤明珠在一些有心人的嘴里,那都成了恨嫁的老姑娘。
  哪怕为了堵一些人的嘴,万珍珠也得挛堤明珠一个交待。
  或者说是给嫡长子的婚事落一个定心丸。
  可不能让有心人真的办成了事。
  唐王府的嫡长媳,万珍珠从来没想过换人。
  有些人的办事手法,万珍珠知晓一二。
  这些年里,围绕着嫡长子的跟前,那一些的斗法。
  万珍珠没眼瞎。
  既然满意儿媳,儿媳挛堤明珠的年岁真不能拖下去。
  再拖下去,太容易让有心人误会。
  那会让一些人想歪了。毕竟唐王府世子到了成婚的年纪。
  这未来的媳妇也在府上养了这些年。
  再不成婚,更多的有心人想歪了,那很容易闹出来大麻烦。
  对于嫡长子而言,有一个稳定的嫡妻,有一个稳定的家,那太重要了。
  一旦让人使了美人计,一计不成,再生一计。
  一计一计下去,万珍珠替嫡长子安康心疼。
  郎有情,妾有意。一对小儿女青梅竹马,万珍珠当然是成全了。
  “待你伯府归府后,你和安康的婚事提上日常。来年,寻着一个吉日,就为你二人大婚。”
  万珍珠拉着挛堤明珠的手,笑道:“我是满意你的。府里上上下下,皆是服你的。”
  “明珠,我可把安康交给你了。”万珍珠笑得温柔。
  “伯母。”
  挛堤明珠害羞了。
  “我全听您和伯父的安排。”挛堤明珠的心里恨嫁的。
  她真恨不能早早嫁给未来的夫郎赵绥。
  生活在唐王府这些年里,挛堤明珠早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。
  和蔼的长辈,贴心的未来的夫郎,还有一个活泼又有趣的小叔子。
  说实话,这些年里在燕京都,挛堤明珠瞧了太多的高门大户。
  那些妻妾成郡,嫡嫡庶庶,那是一团乱麻的高门大户相比较,唐王府的主子人口简单。
  府里的人情,从来是温情脉脉。
  而且便是府里的下人,落了伯父伯母的眼里,也不是什么下人。
  特别是那些有本事的,挛堤明珠可瞧着,伯母给了那些好小子一份前程。那些好姑娘一份嫁妆。
  这可谓是成全了不少的好姻缘。
  赠人鲜花,留有余香。
  唐王府落在挛堤明珠的眼中,更像是一个人才的培养地。
  许多人从这儿走出去,那是走一条光辉大道。
  做官的,做管事的,从军的等等,可谓是不一而足。
  总之,全凭本事。
  可唐王府的恩,那是给的十足。
  就因为如此,挛堤明珠才喜爱了主子人口简单的唐王府。
  挛堤明珠是以真心换真心。她不怕,因为唐王府跟那些所谓的“高门大户”不一样。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